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能力,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2月16日在主楼0904教室举办2024年第五期“真理之光 照亮未来——品读经典读书报告会”。本次读书报告会由2024级研究生高雨佩、孙曹燕和何思雨进行汇报分享,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加。

本次读书报告会围绕着《论十大关系》这本著作进行。24级研究生高雨佩、孙曹燕和何思雨进行领学,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对《论十大关系》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领读过程中,他们不仅分享了原著的基本内容,还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学术研究热点,对《论十大关系》的指导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4级研究生高雨佩领读了《论十大关系》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文中强调在当时不能片面地注重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应使三者协调共进。这种观点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轻工业可为市场提供丰富多样的消费品并为重工业积累资金,重工业则为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提供装备支撑。
2024级研究生孙曹燕领读了《论十大关系》中对于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论述,她认为这是对区域均衡发展的早期探索。当时提出要充分利用沿海工业的基础优势,加强其发展以更好地积累资金、技术和人才,同时大力发展内地工业,改善内地工业相对薄弱的局面,实现区域间的协调互补。
2024级研究生何思雨领读了《论十大关系》中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她认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论述富有辩证性。一方面,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强大的国防力量能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支撑起现代化的国防体系。不能因过度追求国防建设而拖累经济发展,也不能因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国防力量的巩固与提升。
随后,进入交流发言环节,同学们纷纷发言,积极分享自己对《论十大关系》中一些观点的认识和看法。

2024级研究生刘禹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论十大关系》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起到的重要理论奠基作用,认为其为当时国家如何协调各方矛盾、合理布局生产力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引,且这种从实际出发、辩证看待矛盾关系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中国在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时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2024级研究生陈宇欣结合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如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内容,与《论十大关系》中的相关论述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其中蕴含的对经济发展中各种要素相互关系的深刻洞察,依旧能够为当今的经济政策制定与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与理论启发。
整个读书会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读书会,不仅加深了对《论十大关系》这部经典著作的理解,也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视野,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次读书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爱和追求。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平台,助力同学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